南通市老年大学欢迎您!
网站搜索:

学书有成贵高悟

发布时间:2015-10-12 10:23  作者:老年大学

                                             ——执教老年书法随感录
 
                                                 南通市老年大学   王蓝青
 
     提要:凡乐于学书,欲想成大器者,务必“勤”“悟”兼融。“悟”的前提是“勤”字,“勤”字的升格衍化为“悟”,小悟则进,神悟则胜。老年学书者只要沿着悟道奋进,则可曲径通幽,跃入佳境,飞向那理想中的自由王国。
    关键词:老年 书法 悟道式教学 启悟 递悟 顿悟 神悟
 
    有行家讲,学画难,学书更难,学书成大器者更更难。然而,以我执教老年书法实践表明,倘能以悟道式思维进行教学,那么,老年人学书亦不难。时光荏苒,参与老年书法教学不觉七、八个春秋。数年前应南通市老年大学王建明校长诚邀,到书画系执教,先后开设了“米体行书班”,“颜楷班”,“兰亭行书班”,大约有100余名老年学员接受了严格的楷行基训。受训时间虽不长,学员们普遍感到学有成效,其中部分学员的作品荣幸入展省市乃至全国老年书法大展并获奖。更可喜的是,有数位优秀学员被晋升为本市相关民间书法团体的领军人物。或许有人会问,短期培训出那么多优秀门生,是不是有什么绝招?其实并非绝招,只是一点实践心得而已。简而言之,学书有成贵高悟。                     
    何谓“悟”?悟者,属于中国式诗性思维。是一种内在知觉,是我们对事物本质的一种直觉而透彻的洞察能力。悟,对于书家而言,是一种突发的闪光,也是其人格的涵养天机的培植,是心灵的化育和才学德识等内外功夫的全面修养;悟,也是一种文化软实力的综合积累,它指向对至今未曾梦想到的真理的崭新意识。反过来讲,作为书家,如果缺乏悟性,那么,他只能昏昏然处于盲目的自我陶醉状态,无法跳出自我法障,无法进入堂奥式至高境界。对于老年学书者来说,如果缺乏悟性,即使相当勤奋,也只能徘徊于俗而不雅的山寨之境罢了。可见,开发悟性何等之重要。
    学书贵善悟,善悟即飞跃。清人周星莲对门生示意道:“初学不外临摹,临书得其笔意,摹书得其间架。临书既久,则莫如多看,多悟。”他认为,“临摹不过学字中之字,多会悟则字中有字,字外有字”。这就道明了学书善悟的妙处。善悟固然好,高悟更可贵。悟性有高低之分,高悟者势必艺压群芳。学者型的陈振濂教授指出,“学书法需要高悟性”。“一根线条出来,书家马上可以判断它属于那个档次。如果可分为十层的话,对于书法理解肤浅的人,只能看到二、三层,这说明他对线条的悟性低;若能看到八、九层,说明对线条的悟性高。”(引自《书法美学教学》)
      悟道式教学乃是老年书法教学中一门新课题,现分述于后。
       —为启悟式
     谈到悟性,势必想到“天赋”一词。有位书法名家认为,“天赋是天生的,后天无法培育”。 “学习书法是三分功夫,七分天赋。功夫是外因,天赋是内因。内因是自己独有,无法引进的”。这位先生对天赋的感知颇有见地,但我既赞同又不全赞同。赞同的是,学好书法要有悟性;不很赞同的是,天赋无法后天引发!我认为,只要勤奋多思多悟,天赋还是可以通过后天诱导滋生的。
几年来,我对老年班中的诸多门生进行了悟导工作,终于有了新的发现。其实有些老年学员本来具有一定的写字天赋,但因无人提示,发掘而掩埋于尘嚣之中。其次因老年学员前半生忙于日常工作,没有精力专心练字,等到离职退休,已是满鬓白发。他们走进课堂习书,只是把玩书法找点乐趣颐养天年而已,当然其进步的速度无法与才思敏捷的中青年书法爱好者相提并论。
     为了启动悟性,可先从强化学书兴趣入手,这是引向悟道区的第一步妙棋。中国书法史表明,历代一切有成就的书法大家都是从习书兴趣启航,由此走进书法。而今,步入古稀之年的老年学员。一开始习书,面对法度森严的书法经典,总有些畏惧心理。此时教员要善于因势利导,劝学谈心。既要大讲学好某一碑帖的好处,表述“老有所乐”与“老有所为”的辩证关系:“有为”方“有乐”,“无为”乐何在?!教学中通过兴趣化诱导,培育了一些书痴式学员,他们勤奋好学,作业完成得特别出色,通过点评褒奖,学习劲头更足了。他们相互竞争,好学风气大增。
     为了启动悟性,第二步妙棋是,以情景式教学方式,导向悟道区。这是老年学员学好某种书体的辅助手段。当初开设米体行书班之际,不少学员觉得,米体虽是沉着痛快,但学起来并不痛快,笔法多变,难于到位。咋办呢?教员可设法营造学米氛围。比如引导学员时时想米体,天天读米帖,与米书为伴,与老米为徒,并要他们反复练习老米的《蜀素帖》、《苕溪帖》。以此排除杂体的干扰,除俗布雅,投入米家书体怀抱。经过一段时间的熏陶,米字气氛油然而生。每次授课之日,米字临作挂满课堂之上,米字雅韵拍面而来。仅开设一个学期,米体班即举办了“米体习作观摩展”,此展引起了校内外同行的关注。市老领导、市老年书画会会长顾嘉禾,应邀观摩,给予了高度评价。
     为了启动悟性,第三步棋是,以“悟苗”感化其他学员。现场演示,对于初学的老年学员尤为重要。演示有两种,一为教员演示,演示前教员要对被临之字的结构、点画等逐一作透彻的剖析,这种剖析既是读帖,也是悟帖,悟透了,临帖也就能形似;另一种演示,请稍有点悟性的”苗子”登台演示,其演示之后,教员可就学员演示之字加以点评,既赞扬其长处,又要对不十分准确的点画予以修正,其他学员也因此有所感悟,从而带动了全班学员结伴而行。
      二为递(进)悟(道)感应法
    凡是有悟性的人,往往会产生举一反三诗哲性的感应火花。比如,兰令人幽,菊令人野,莲令人淡,牡丹令人豪之类……老年人习书,一旦进入递进悟道这一层面,将会促进心摹手追的临摹效果。要达此目标,务必在“三到”上做文章。
    其一,“眼到”。即要求老年学书者苦练眼力,提高洞察力,要求修炼出猫头鹰式的眼光,善于捕捉某一字形结构的优长。同时还要求学员的眼光能修炼成像一架像素极高的摄像机,毫厘不差,摄进视野之中。
    其二,“心到”。所谓“心到”,即“心悟”之意也。心悟贵在多思。所谓多思,也就是说要用脑子写字,脑子越用则越灵,临写的准确度会越来越高。日积月累,后天之赋也许会莫名的降临。
    其三,“手到”。系指老年学员如何提高临写的再现能力。临写与眼力的捕捉度以及心摹的准确度息息相关。眼准手摹即准,眼误手摹必误。“三到”谁为主,“心到”当为先。“三到”之间有相互搭连关系。打个不太贴切的比喻,“心到”是“眼到”的指挥部,“眼到”是“心到”之“探头”,“手到”是“眼到”与“心到”的复印机。
    三为“顿悟”法。
    所谓顿悟,即指书家在茫茫求索中的偶然发现与突然觉醒。殊不知,宇宙之间的某些事物在内在联系方面往往是相同的。书法有书法之理,一旦碰到与书理相通的物理之时,随即迸发火花,触发书家感悟,进而升华书理,其书艺则会发生超乎寻常的质变,这就是顿悟。老年学员虽然离开顿悟有一定的距离,不过有些学员已接近顿悟的临界状态。举例来说吧,我们为了使学员更易掌握某一笔法,尝试效法天文科学家给某些行星取名那样,给某些笔法进行比拟性命名。比如,为学好米体,师生联手给上长下短的长竖分别命名为“长颈鹿竖”、“兔尾竖”;给刀劈式的重竖命名为“刀劈竖”;爪儿勾式的横折钩命名为“蟹爪钩”。在《兰亭序》教学中,经与学员共同探研,给7个同字异型的“一”字,分别命名为“弯头横”、“扁担横”、“尖头方尾横”、“横梁式长横”,“蚕头横”等等。
学员一旦有所顿悟就可由此及彼产生新的联想。有一位从银行系统退休的学员刚来时,对“兰亭”笔法有畏惧情绪,几次作业不十分理想。后通过反复强调学书要高悟的道理,以及如何解决 “眼到”“心到”“手到”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使他重视读帖悟帖,一下子变得聪明起来。继而,他四处搜寻有关《兰亭序》的背景资料,有一次,其参加“七彩云南”笔会,发现该店有一块《兰亭序》屏风,左看右看留连忘返。次日,特地去该店用相机拍摄下来,从而加深了对兰亭笔法细节处理的理解。为使学员更好掌握兰亭笔法,还详细讲解了唐代冯承素的“神龙本”特色,指出神龙本《兰亭》是唐代冯氏根据真迹描摹下来的,是最接近原作风神的经典传本,其采取的是“双沟填墨法”。出乎意外的是这位学员从双沟法悟化而用单钩法进行临摹,其精准度不亚于双沟法。此法在全班推广之后反响较好。由此可见,学员一旦诱发悟性,无疑会取得意想未及的宝贵收获。
    四为神悟法。
    此种悟道法发生在博学多才、才化横溢的大师群体之中,他们对历代经典不仅富有理解力鉴赏力,还有一种无法名状的穿透力,他们一次次顿悟,一次次升华,达到神悟。尽管老年习书者很难达到神悟,但可以借鉴神悟法,使自己的书法艺术向高境界攀登。鉴此有必要强调一下“三识”问题。
    一是强化学书者的见识。老年学书者既要专精一家,又要综览历古名帖,见多识广,博览约取,方是促进神悟的催化剂。识广宜参悟。书法大师林散之先生曾对门生提示,“艺贵参悟”。何谓参悟?参是走进法度,知其堂奥;悟是创造出来的,有我的面目。参是手段,悟是目的,参的过程,即渐悟的过程。愈参愈悟,愈悟愈参。积少成多,便可产生飞跃。每逢笔会,即请相关有兴趣的学员参与,参与一次添一点感悟,久而久之,有几位学员在参的过程中得到悟化。一位嫂字辈学员善于参悟,她只学了半年楷书即跳级升入行书班,临摹比较到位。由于进步特快,被选为学习委员,成为全班习书典型。
     二是强化学书者的学识。众所周知,在古代是不存在什么书法家的,从王羲之到张旭、怀素、颜柳,从苏、黄、米到近代的康有为、于右任、毛泽东,有哪一位是专门的书法家?他们当中又有哪一位不是饱读诗书,通晓国学的饱学之士!然而历史车轮推进到今天,大部分作家甚至学问家皆都不很擅长书法。而长于书法的某些书法家,往往文学修养水平不高,甚至将书写的元曲误为宋词,唐诗误为宋诗,张冠李戴,错漏百出,令人啼笑皆非,岂不悲叹乎?!老年学书者普遍学养不足,务需充电,只有这样,书艺方可与时俱进。
    三是强化学书者的审美意识。
    书法到了电脑时代,实用功能淡化,书法的称谓变成了“艺术书法”,将书法的艺术审美功能提升为首选要务。老年学书者若想提高书艺,关注审美意识修为不可等闲视之。书法审美是书法界长期探讨的话题。书法审美有三个小课题,一是为什么要进行书法审美?二是怎么进行书法审美?三是在当代多元化的大背景下对书法审美作何阐释?因篇幅所限,不准备面面俱到,仅就老年习书者关心的课题展开议论。常有学员提问,评价一件书法作品优劣从何入手?
    依笔者陋见,要从宏观审视评价。评价一幅书法作品,主要看整体感觉如何;就局部审视而言,要看结构、点画美不美;从透视审美角度看,则要看书法作品是否具备神采美,韵味美,意境美。概言之,书法审美应该立好自己的根基,找准自己的定位,始终坚持中国传统的审美理念,走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审美之路。
 
     ( 网站编者注:该论文获南通市第二届老年教育教科研成果(论文)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