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下的古镇新生与夕阳风采
2025年11月9日,南通市老年大学手机摄像脚本设计与剪映研修班的学员们走出教室,将课堂搬到了千年古镇栟茶。在薛老师的带领下,近80名学员手持智能手机,运用剪映软件,在青砖黛瓦与小桥流水间,探寻历史与现代交织的独特韵味。
课堂“移师”古镇,是市老年大学摄影信息系推动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此次游学并非普通的外出活动,而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教学安排,让课堂所学在真实场景中得到鲜活应用。视频拍摄、构图技巧、剪辑节奏、音乐搭配等核心课程内容,都在古镇的实景中找到了最佳注解。薛老师现场指导,学员们分组行动,将古镇的点滴细节转化为创作素材:有的小组聚焦古街市井,捕捉傍晚锻炼老人的身影、现做现卖的烧饼铺、邻里间的家常对话,用镜头留存最质朴的生活气息;有的小组则聚焦标志性建筑,尝试通过不同光线与角度,展现建筑的历史厚重感与现代光影之美。
“剪映”这款面向大众的短视频工具,以简单易用、功能丰富的特点,为老年人打开了数字创作的大门。在薛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原本对智能手机感到陌生的学员们,很快掌握了视频拍摄、滤镜应用、音乐选择、字幕添加等核心技能。此次游学中,大家跟着老师一步步操作,都能制作出像模像样的短视频。正如学员们所说,来古镇就是想把看到的、感受到的美,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通过剪映创作与分享,学员们不仅收获了技能,更与家人、朋友及社会建立起新的联结,让老年生活焕发新的“声”与“色”。
参与此次游学的80余名学员,年龄在50至80岁之间。学校为保障安全,特别安排班主任何萍、朱茂萍老师和校医全程陪同。学员中的共产党员主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热心助人、排忧解难。拍摄过程中,大家相互协作,分享拍摄心得与剪辑技巧,形成了充满温情与互助的学习氛围,真正践行着“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南通市老年大学此次古镇游学,是“实践教学”模式的成功探索。它打破传统教育壁垒,将学习延伸到社会角落,让老年人在与现实世界的互动中提升技能、拓展视野。在新时代浪潮中,老人们正以积极姿态拥抱数字生活,用智慧与创造力为晚年生活添彩,也为社会文化传承与发展贡献着独特力量。
文字:徐鸿森
图片拍摄:冯华 万军 宋伟涵
2025.1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