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老年大学欢迎您!
网站搜索:

让更多老年人更方便地享受学习

发布时间:2015-03-18 10:56  作者:老年大学

 
让更多老年人更方便地享受学习
——以江苏南通市港闸区老年大学办学为例
江苏南通市港闸区老年大学
张年英  张洪华
 
内容提要:作为县、区级老年大学,应怎样面对日益加剧的老龄化社会,改变过去招生规模小,主要服务于离退休干部等对象单一的现象,让更多老年人更方便地享受学习,让社会普通老年人同样享受到老年教育的权利,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这是努力推进老年大学的全面改革创新,建设高水平的老年精神家园的重要问题。我们根据自己办学实践,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建议。
 
关键词:享受学习 面临机遇 碰到难题 设想建议
 
当下,作为县、区级老年大学,应怎样面对日益加剧的老龄化社会,改变过去招生规模小,主要服务于离退休干部等对象单一的现象,让更多老年人更方便地享受学习,让社会普通老年人同样享受老年教育的权利,同样生活得更加快乐、幸福、健康,从而促进社会更加稳定和谐?这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努力推进老年大学的全面改革创新,建设高水平的老年精神家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我们江苏南通市港闸区老年大学作了积极探索,并取得初步成果。
让更多老年人更方便地享受学习,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也是我校的办学宗旨和方向。近年来,我们不断创新探索,坚持办学由“点”到“面”,重心放到基层,理解其三层含义,老年人学习人数要不断提升,学习途中要不断安全方便,学习效果要不断提高,并从三处入手。一是普惠更多老年人,不仅为退休干部服务,还要努力为退休工人、老年农民朋友等普通社会老人服务;不仅为高学历、高收入的老年人服务,还要为低学历、低收入的老年人服务;二是将老年教育资源直接输送到基层,将课堂办到社区,让更多老年人能够在自己家门口就地就近、便捷安全地入学,以减少上学途中的风险和麻烦;三是努力适应老年人学习需求,为老年人搭建交流平台,让老年人在接受学习过程中,享受学习带给自己新知识、新本领及结识新朋友的愉悦感和幸福感,在轻松快乐中吸取“正能量”,以积极应对老龄生活,逐步提高自己的生存质量,创造快乐人生。在区委、区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支持下,我校成立十多年来,累计吸收老年人来校学习人数达近万名次,为全区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提供了重要阵地,为老年人铺就了一条幸福、健康、长寿之路,受到党政领导、社会各界和老年人的广泛认可和欢迎。
一、让更多老年人更方便地享受学习正面临新的机遇
加快县、区老年大学发展,让更多老年人更方便地享受学习,目前我们正面临新的机遇。
首先,我们有良好的大环境和氛围。(因该文以我校为例,这部分只稍作概括)一是党中央为更多老年人更方便地享受学习提供了宏观政策,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的教育任务,要求“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这为发展老年教育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并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二是国家法律为更多老年人更方便地享受学习提供了法律保障。《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七十条就明确规定“老年人有继续受教育的权利”。三是高度老龄化社会,赋予我们让更多老年人更方便地享受学习的神圣职责。四是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和省、市老年大学的指导,各级老年大学的成功做法,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和帮助。
二是各级党委、政府更加重视。由于重视,这就为更多老年人更方便地享受学习提供了必要的学习条件。以我校为例,这几年,区政府及主管部门及时帮助我们解决必要的办学经费、软硬件投入、学校本部搬迁、教学点的沟通协调等诸多难题。为了让更多老年人能够就地、就近入学,最近区政府通过调整中小学校布局,将位于唐闸镇的一座小学校(三工小)腾出,让给区老年大学办学用,并将该小学的空调、办公用品等留给老年大学。政府区长曹金海、常务副区长葛锦坤亲自过问教学工作,听取我校的工作汇报,参加教学点上的经验交流会和教学工作成果展示会。再拿我市来讲,各级党委、政府都在努力为老年大学发展创造条件,南通市政府将7000平方米的原市政府办公楼,腾让给市老年大学办学用;通州、海安、如东等县、区,都建了颇具现代化规模的新校舍;其他县(市)区的老年大学的办学条件也在明显改善之中。
三是更多老年人学习需求强烈。笔者认为,这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更多老年人由于党的富民政策,物质生活大大改善了,不再为吃、穿、住、用发愁或奔波了,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了;二是现在的年轻人特别忙,无多少时间陪同或顾及老年,特别是白天子女上班后,老年人相对孤独寂寞。以我区为例,迫切希望到区老年大学来学习的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老年人。一是机关及事业单位的退休干部、教师等。他们退休后,一下子不上班、不工作了,不免感到失落、离群,心理、生理失衡,需要结交新朋友,希望有一个沟通交流、融入社会的平台,需要坦然面对新生活;二是退休工人。我区是中国近代第一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也曾是全市的工业重镇,企业退休职工多。现在,他们的退休金虽然不高,但却生活稳定,对学习保健、健身、艺术类知识、技能的愿望比较迫切;三是拆迁安置农民。我区原为南通市的郊区,后发展为城郊结合型的区域,这几年我区不断加大城市建设步伐,全区农民的住房基本上被拆迁。大量的折迁安置农民住进了安置新居,成了城市居民,他们离开了原先熟悉的农村环境,不再种地,不少老年人感到无聊难奈,有的无事可做,甚至靠打牌度日。现在,他们都有参加学习、融入新集体的强烈愿望。如何让他们抛弃自卑,树立自信;抛弃寂寞,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进入区老年大学学习,是他们的最佳选择。前不久,我校在区经济开发区永和佳园新增教学点,130名安置农民踊跃报名参加学习,就是最好的例证。近日,我校又准备在唐闸镇街道怡园北村建2个班的教学点,退休工人和老年农民朋友听后十分高兴。这三个方面的老人中,退休工人及拆迁安置农民占全区老人的大多数。
四是让更多老年人更方便地享受学习,正逐步成为可能。以我校为例,我区面积134平方公里,19.5万人口,其中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5.14万人,占人口总数的26.3%,他们居住分散。为了让更多老年人更方便地享受学习,我校从五个方面做起。一是面向社区,坚持就地、就近入学。区老年大学本部就设在退休职工聚居区的百年老镇唐闸镇,以方便退休老工人入学。同时,我校分别在秦灶、幸福、陈桥、永兴街道以及易家桥老干部活动中心等设立8个教学点,切实把区老年大学办到老年人家门口,成为没有“围墙”的大学,以吸引更多普通社会老年人参加学习。二是有教无类,降低上学门槛。我们对学习需求高文化低的学员,采取“老年中学”甚至“老年小学”的招生办法,尽可能满足退休工人及拆迁安置农民的学习需求。通过我们的协调努力,对其中家庭收入较低的农民学员的学费,实行政府补贴;对低收入的退休职工的学费,采取减免的办法。三是根据需求,合理设置课程。我们尽量照顾退休职工及安置农民的学习需求,以保健、健身课为主,辅以艺术类,开设食疗、大病防与治、太极系列,以及音乐、舞蹈课等。他们对这些课程非常感兴趣,学习起来“嘣儿爽”。我校从创办之初的一个保健班20余人,发展到现在同时开设21个班,课程达20多门,涉及保健、文艺、技能知识三大类十几个科目。四是提高质量,改进教学方法。针对退休职工、安置农民文化程度不高的特点,我们挑选熟悉本区情况,有丰富实践经验及有奉献精神的老师,讲授的语言,运用的方法尽可能本土化;教学中,坚持互动,学员弄不懂的,可随时提问;学员不熟练的动作,老师反复辅导,直到大家学会为止。这样,使这些老年人既增长了知识,又学到健身的本领,调动与发挥了老年人的体力、智力、技术等方面的潜能,使之在机体和心理方面保持良好状态,延年益寿。如天生港街道八一村的王德清,四年前患肠癌动了手术,待病情稳定后,便一直参加区老年大学太极拳班的学习,如今,不仅身体恢复得很好,还担任了村的健身队教练。另一位年过70岁的孙永珍,过去因心脏病年年住院治疗,以至后来病危抢救,本人还写了遗书。可她参加了五年老年大学太极拳班的学习,身体像变了另外一个人似的,她逢人便说:“是老年大学给了我健康快乐!”五是享受学习,活动丰富多彩。我校请市委党校教授为老年学员作学习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辅导报告,举办各类讲座,开展考察活动,组织参观中央一大会址、周总理纪念馆、崇明岛、溱潼、安吉竹博园等;利用本区特色文化资源,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参观近代民族工业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当年在我区创办的工厂、仓库、工房、学校、大生码头、红楼等。我们还根据学员爱展示学习成果的特点,发挥音乐、舞蹈、越剧、书画、太极等各类学习班的优势,组织学员深入社区展演、展出,并辅导社区居民开展文体、健身活动,让学员在参与社区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提高服务意识。例如山水画班学员,不仅在全国、省、市美展获过奖,也上过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他们将山水画展送到社区,送到敬老院,受到居民热烈欢迎。如今,这些学员越来越觉得学习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快乐。
二、让更多老年人更方便地享受学习,碰到的难题不少
要让更多老年人更方便地享受学习,就目前县、区老年大学的办学现状来讲,与此目标还有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一是与“更多”差距太大。以我区为例,尽管我们作了很大努力,使在校生达到近600人,但和全区5万余老年人总数相比,上学率也仅1.2%。我们南通地区的老年大学一直搞得比较好,2013年底,南通市老年大学在校学员近6000人,加上各县(市)另8所老年(老干部)大学的学员,在校学员总数达1.2万人,这已是骄人的老年教育成绩了!但佳绩背后,又有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还是2013年底,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193.7万人,在校学员人数仅占全市老年人数的1/161.4;如果有的县(市)单独算的话,占比只有0.5%左右,而一些发达国家的老年人入学率已经达到7-8%。可见上老年大学的老人占比不高,老年教育的覆盖率较低。这样,既为县、区老年大学发展提供了空间,同时,离更多老年人更方便地享受学习的目标距离远,实现难度大。
二是理念问题。社会上以及少数领导和干部对让更多老年人更方便地享受学习,没有当作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认识远远没有到位,关注度还不高,行动还不得力,效果还不明显。觉得一个县、一个区,有一所老年大学就不错了,只要有老年人在里面正常上课就行了,反正又没有入学率、教学效果的考核标准。总认为,搞老年教育不是中心工作不影响大局;再说,搞老年教育,那是涉老部门、教育部门的事情,所以对此项工作热情不高。
三是管理体制问题。以我校为例,属民政局管理,而我市的老年大学是属教育局管理的,我市有的县(市)的老年大学则属老干部局管理的。由于主管部门职责不一、调控的资源、条件不一,因而对老年大学产生的影响不一,帮老年大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成效也就不一样了。假如是老干部局管理的,由于职责问题,那这个部门一般只考虑退休干部特别是副处级以上退休干部的事情了,至于退休职工、老年农民朋友的学习问题能顺便过问一下就很不错了,当然指望不上其为让更多老年人更方便地享受学习出多少力了。而有的现在还是叫老干部大学,试想你是退休工人、老年农民,还能进去享受学习吗?这样的老年教育对更多社会普通老人来讲,还算公平吗?
目前对涉老部门的管理也是不一样的。以我区为例,老年大学、老年体协、,老年科协、老龄协会等老年组织运行也是各自为一体系的,对老年教育难以形成合力。
四是资源问题。各级老年大学现有资源,满足不了为更多老年人更方便地享受学习的需求。财政支持不够,师资队伍相对薄弱,社会硬件资源短缺,硬件投入不足,校舍简陋,规模狭小,设备落后,特别是设立在街道教学点上的条件更差,承载能力弱。老年大学“一席难求”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五是老年大学和社区教育结合不紧。目前,县、区老年大学都集中在城市,而对社会老年人聚居的社区,却联系不多,没有很好地将老年教育资源送到基层、送到社区,因而社区没有县、区老年大学的分校或教学点,社区更多老年人无法就地、就近入学,学习的愿望无法实现。
三、让更多老年人更方便地享受学习,我们必须努力
多年的办学实践,使我们深深感到,只有面向百姓,让更多老年人更方便地享受学习,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也才能得到地方党委、政府的认可。不断扩大老年教育覆盖面,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和公益性事业,需要我们认真总结过去的工作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更加努力地做好今后的工作。
一是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当前要在四个方面形成共识。一是办好民生工程的共识。让更多老年人更方便地享受学习,搞好老年教育,与广大普通老年人心连心,就是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行动。二是为更多普通社会老年人服务的共识。多年来,我们努力办好老年大学,为老年人学习服务,已取得明显成效,“点”的成绩不错,但“面”上的成绩并不佳。现在还有很多有学习需求的老年人,还在老年大学校门外,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让他们能够上得了学。作区县、区老年大学,我们不必“计较”“大学”这块牌子,对基层的老年人,我们可用“老年中学”甚至“老年小学”的标准招生。三是尊老敬老的共识。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让更多老年人更方便地享受学习,就是实实在在做尊老敬老的事情。谁都有老的时候,我们的干部,乃至整个社会,都要更多了解老年人心理和精神文化需求,为他们更方便地享受学习创造条件,而不是当作负担或冷漠对待。四是让更多老年人更方便地享受学习也要进行考核的共识。让更多老年人更方便地享受学习中的“更多”“更方便”“享受”,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努力的过程,虽然没有直接的量化数据,但是仍有考核标准和硬指标。笔者设想和建议,每年可自查和督查。要考核党委、政府及主管部门为此解决了哪些实际问题,县、区老年大学,街道、社区各做了哪些工作等等;本县、区老年人上学占比提升了多少,学员的满意度如何?没有考核标准和考核,对工作是不利的。
二是加强领导,理顺体制。这是为让更多老年人更便利地享受学习提供的组织和制度保证。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对老年教育的领导。各级政府要把老年教育作为积极老龄化的一项战略措施抓紧、抓好,一理理顺体制,至少一个市含各县(市)区要统一管理体系,明确职责。当然全省乃至全国能统一就更好了;二是把老年人教育列入终身教育体系,作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一环,列入县、区发展建设统一规划,制定中长远发展规划和近期具体目标,提出兴办老年大学规模和老年人入学的具体要求以及采取的相应措施;三是要对老年大学工作,纳入政府考核体系,对让更多老年人更便利地享受学习这项工作,要进行部署、检查、监督,并落到实处。
三是加大投入,合理配置资源。在财政上要对老年大学工作进入政府的公共教育预算。切实加大投入,合理配置包括财政、师资队伍、社会硬件等资源,保证办学的必要条件,以使更多老年人就地就近入学,公平享受优质教育。
四是向社区延伸,与社区教育结合。社区是社会的基础,是贴近群众的最基层单位,是老年人生活的主要空间,是老年人学习的最好课堂。县、区老年大学要对社区教育起好示范、引导、辐射作用。首先,县、区老年大学本身的各项工作要做得更好,把校舍建设好,设备用好、用到位,争取学员数增加,教学质量有新的提升,学校有更强的吸引力;二是要创造条件,不断将县、区老年大学向街道、社区延伸,在基层设立分校或者教学点,操作时由县、区老年大学主导,街道支持,社区一起出力。利用好街道、社区资源,发挥社区市民学校和课堂的作用,切实把老年大学办到老年人家门口,让更多老年人就近、就地入学。教学中,和社区教育紧密结合。只有这样,才可能让普通社会老年人同样获得学习机会,接受老年教育,老年人也才可能从中得到更多新知识和更多的社会参与机会,以 更好地融入社会,安度幸福晚年,并为社会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五是做好协调争取工作。要让更多老年人更方便地享受学习,涉及到方方面面,光靠老年大学本身是难以奏效的。因此,笔者以为,目前要千方百计做好协调工作,争取四个方面的支持。首先要进一步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二是争取上级老年大学的帮助指导;三是争取县、区有关部门的支持,利用好各方面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四要争取街道、乡镇的支持,以形成合力,不断扩大老年教育的覆盖面。
六是努力建设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的教工队伍。教师和工作人员队伍的优劣,决定着老年大学的办学水平,决定着让更多老年人更方便的享受学习这一任务能够落到实处。因此,要建设高素质的教工队伍。教工队伍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专业知识水平,能够保持昂扬向上、努力拼搏、敢作敢当精神状态,热爱老年教育事业,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全心全意为老年学员服务,用我们的爱心和周到的服务,打造温馨的精神家园,让更多的老年人更方便的享受学习。
 
 (此文在2014年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第十一次老年教育理论研讨会上获得优秀论文三等奖)